安康新聞網(wǎng)訊 (通訊員 段苗苗)日前,漢陰文廣局退休干部、文化學者李家成整理家藏圖書時,無意發(fā)現(xiàn)了清雍正乙卯年(1735)刻印的南宋朱熹集傳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小學》、《朱熹章句》》、《千家詩》等27卷古籍善本。雖有少量蟲蛀殘頁,但大部分內容清晰可辨。李家成高祖父是清道光至光緒初年的正六品承德郎、文學散官,從京城帶回漢陰大批古籍善本,雖然大部分在“文革”中被抄毀,但這部分能躲過劫難,保存到現(xiàn)在,既是奇事,又彌足珍貴。
李家成老先生介紹說,《詩經(jīng)》是產生于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。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,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!对娊(jīng)》是儒家重要經(jīng)典之一,是中華文化的瑰寶,也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代表性典籍,更是全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,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難以估量的偉大價值。這次發(fā)現(xiàn)的南宋理學家朱熹集傳的《詩經(jīng)》,是宋學《詩經(jīng)》研究的集大成著作,它以理學為思想基礎,集中宋人訓詁、考據(jù)的研究成果,又初步地注意到《詩經(jīng)》的文學特點,為我國《詩經(jīng)》研究樹起了第三個里程碑。朱熹集傳的《詩經(jīng)》不僅文字部分十分珍貴,而附圖中介紹的周代15國風地理位置圖,古代服飾、樂器、兵器、祭祀和生活用具等,更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。
談到《朱熹章句》,李老先生說,朱熹長期從事講學活動,精心編撰了《四書集注》、《朱熹章句》等多種教材,培養(yǎng)了眾多人才。他的《四書集注》被明清兩代欽定為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,今天讀一讀,能對“四書”“五經(jīng)”和科舉考試有深入了解。
本次發(fā)現(xiàn)的兩卷《試帖輯注》,一卷是清嘉慶翰林劉嗣綰所著,一卷是清嘉慶進士那清安所著。什么是試帖?李老先生解釋,試帖是指唐代明經(jīng)科試之法,即試卷中所帖的詩,辦法是:在試卷上抄錄一段經(jīng)文,另用他紙覆在上面,中開一行,顯露字句,被試者要據(jù)此補上下文。此兩卷《試帖輯注》,是對精彩試帖的輯注,非常寶貴,市面上流行的多是清光緒年間的《試帖輯注》。
關于《千家詩》,李老先生介紹,它是由宋代謝枋得《重定千家詩》和明代王相所選《五言千家詩》合并而成,屬我國舊時帶有啟蒙性質的詩歌選本,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,影響深遠。這次發(fā)現(xiàn)的是明朝著名才子解縉對千家詩的講讀上卷,十分難得。
李家成說,此次發(fā)現(xiàn)的《小學韻語注釋》,雖不知出自清代誰人之手,但深邃得體,學術價值高。《小學》,是舊時封建社會教材,宋代朱熹撰,盡管有其糟粕,可重視品德,強調自我節(jié)制、發(fā)憤立志等等,今天讀來,仍有積極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