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劉效廉 姚秋晨
順著紫陽縣城南邊的環(huán)山公路而上,行駛約12公里車程,海拔從340米攀升到810米,就來到青中村村頭。一排青瓦白墻的徽派建筑映入眼簾,仿佛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青山綠水間。不遠處,只見一位手提蘿卜纓子的老太太正和村支書冉維富有說有笑。
十年間,冉維富從返鄉(xiāng)青年到村黨支部書記,從扶貧新手到脫貧工作先進。十年間,青中村從一個基礎條件極差的貧困村躋身“國家鄉(xiāng)村治理示范村”“國家森林鄉(xiāng)村”“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鄉(xiāng)村”“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村”“安康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。與青中村的“十年之約”,讓冉維富的內心波浪翻滾。
2011年,因為父母常年患病在身,作為家中獨子,冉維富毅然決定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待遇,回到老家青中村,一方面照顧父母,一方面尋找創(chuàng)業(yè)機會。
“你這個娃兒住到屋里頭做啥子嘛,這怎么掙得來錢?”村里人見冉維富回到村里,都為他們家的生計感到擔憂。
青中村海拔較高,土地瘠薄,水資源匱乏。全村近千人口,其中三分之一常年在外務工。當時村兩委成員平均年齡超過50歲,冉維富這個年僅28歲的青年小伙瞬間吸引了時任村支部書記張顯華的目光,動員他進入村委會班子。冉維富也不負眾望,隨后被村民選舉為村委會主任兼文書,挑起重擔。
看著眼前這個貧窮落后的家鄉(xiāng),冉維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,在心里默默許下一個與青中的“十年約定”,一定要帶動青中人走上致富道路。
受到秦巴山地自然條件制約,傳統(tǒng)農業(yè)發(fā)展模式很難給當?shù)厝罕娊洕鸂顩r帶來較大改觀。冉維富暗自琢磨,當務之急要引進新興產業(yè),提高農業(yè)效益,轉變發(fā)展方式。
冉維富聽說了七個大學生養(yǎng)殖土雞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的事例,他自費去四川萬源學習觀摩,發(fā)現(xiàn)林地散養(yǎng)模式在山多地少的青中村很適用,迅速引回1000只雞苗。6個月后,散養(yǎng)雞在縣城竟成了搶手貨,一只雞的純利潤可達30元。這讓回鄉(xiāng)后的冉維富有了更強信心和更足干勁。
作為村委會骨干,冉維富白天奔波在外,入戶走訪、調解群眾矛盾糾紛,晚上還要回村委會加班加點完成各種軟件資料,自己的養(yǎng)雞場無暇照顧,不得不關張。但他依舊鼓勵貧困群眾養(yǎng)雞,并不遺余力給予支持。
貧困戶劉仁富主動找到冉維富:“冉主任,我想跟著你養(yǎng)雞子,但我這手頭有點緊。”劉仁富頭腦靈活也做過小本生意,但因為沒有穩(wěn)定收入來源,40來歲還是個單身漢。冉維富不想因為錢的事傷害到困難群眾創(chuàng)業(yè)熱情,二話沒說借了他5000元錢。
“要不是老冉帶我們養(yǎng)雞,我怎么掙下錢,還娶到了媳婦?”劉仁富感嘆道。
貧困戶張顯維通過土地流轉建起養(yǎng)雞場,連續(xù)3年養(yǎng)殖數(shù)量達5000余只,形成自產自銷一條龍模式。貧困戶周佑軍今年也投入3000只雞苗,冉維富又幫他申請了創(chuàng)業(yè)貸款。如今,青中村打造出全縣赫赫有名的“青中土雞”品牌,順利實現(xiàn)全村年出欄土雞2萬余只。
紫陽有中國硒谷之稱,茶產業(yè)是全縣主導產業(yè),青中村擁有適宜茶葉生長的海拔和氣候。據(jù)《紫陽縣地名志》記載,青中村的“皇茶園”所產茶葉,在明清時期就是貢品。
都說群雁高飛頭雁領,冉維富這只領頭雁可謂是實至名歸。他三番五次召集村兩委干部、當?shù)刂行∑髽I(yè)以及黨員群眾代表反復研討商議,因為他不忍看著大面積茶園被撂荒,更不愿讓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品牌沒落。
冉維富與駐村扶貧工作隊制定茶葉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,五年累計新建幼苗茶園800畝,管護老茶園1300畝,目前全村共有標準茶園2100畝,人均達到2畝,每畝收入3000元以上。同時,又拉動在外經營茶葉的本村青年周顯勤回鄉(xiāng)建起茶廠,成立紫陽縣皇茶園富硒茶業(yè)有限公司,相繼引進綠茶、紅茶、陜青茶3條生產線,通過對茶葉進行收購、加工、掛牌銷售,利用“互聯(lián)網+”電商扶貧模式拓寬銷售路子,每年從村里收購鮮葉7.5萬余斤,其中貧困戶鮮葉1.66萬斤,帶動村里104戶貧困勞動力就業(yè),全村年均增收達70萬余元,此時的青中村,仿佛又回到當年“齊焙白毫先入貢,青風吹出野人家”的盛景。
在當?shù)卣兔撠毠允头鰡挝还餐瑺幦∠拢嘀写謇貌杪萌诤下纷映晒赢數(shù)夭惋、旅游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先后投資打造出郭家梁民宿旅游小區(qū)、皇茶茶葉觀光園等熱門景點,貧困戶周顯軍和陳開芳夫婦在郭家梁開辦的“顯軍農家樂”,最高一天收入達800元。
物質上的貧窮不可怕,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貧窮。冉維富清楚知道,鄉(xiāng)村要富起來美起來,思想上的熏陶不可或缺。
村里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現(xiàn)象嚴重,看似是傳統(tǒng)習俗,卻漸漸成為隱形致貧因素。在青中村推進新民風建設初期,剛巧碰上冉維富的小舅子結婚,家里親朋好友都在張羅著婚禮宴席,冉維富卻堅決反對。
“這酒堅決不能辦!村里這么多雙眼睛看著,咱家一定不能率先帶壞風氣,更要嚴格按照政策辦事。”這話傳到小舅子耳朵,對姐夫不滿的情緒一股腦涌上了頭,沖著冉維富說:“憑啥都是我們家不行?好政策和賺錢的好路子你全都給了人家,自己屋里人啥都沒享受到,逼得姐姐一個人去縣城開商店陪娃兒讀書。”
聽完這番話,冉維富沉默了,原來自己在親人心中竟是這般模樣。2017年以前,媳婦殷前芳義務為村上提供伙食服務,身體累出毛病都還在堅持。冉維富哪里是不近人情,只是肩上的一份責任讓他只能顧全大局而委屈親人。
冉維富的堅持扭轉了這一現(xiàn)象,為全村新民風建設開了個好頭,村上紅白理事會、道德評議會、村民議事會、禁毒禁賭會也形成一系列村規(guī)民約在全村廣泛宣傳。如今,種種陋習已漸漸從青中村消失,“誠、孝、儉、勤、和”新民風蔚然成風。
2020年10月17日,冉維富榮獲陜西省脫貧攻堅獎奮進獎。冉維富說:“青中是我土生土長的家鄉(xiāng),這份榮譽是對青中十年的肯定。如果還有機會,下一個十年,我想堅持搞好集體經濟發(fā)展,同時抓住鄉(xiāng)村振興的好政策,打造屬于青中的鄉(xiāng)村文化特色,在小康的路上越走越穩(wěn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