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宜旺是福建省永安市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,對他來說,2017年是個很不尋常的年份。那一年,鐘宜旺憑借自家的幾畝承包地經營權,輕輕松松地在當地的農村信用社獲得了5萬元“福田貸”。有了資金,他又流轉了6畝耕地,種玉米,種萵苣,幾番輪作,一畝地一年能賺7000元左右。
“福田貸”是永安市探索推廣讓農業(yè)資產變“活”的新金融產品。借款人將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擔保向銀行申請的貸款。貸款以小額放貸,支持農戶農業(yè)生產為原則,大多設定為每戶5萬元,一次授信,期限三年。貸款方式是自助循環(huán),隨貸隨還,政府財政貼息后,農戶月利率只有3.82‰。
五一村黨支部書記許光園向記者介紹說,2017年5月,得知市里推廣“福田貸”的消息后,村里迅速成立了合作社,市農村信用社為61戶社員辦理了“福田貸”業(yè)務,授信總額600多萬元。授信前,農信社、村兩委、合作社、鄉(xiāng)(鎮(zhèn))政府多方配合,根據農戶土地經營面積、地類條件、生產經營狀況及還款能力,進行整村授信,確定授信金額。
有了貸款,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流轉了63畝地,搭建起水肥一體化大棚,再將大棚租給合作社社員或懂技術的農民種非洲菊,然后提取一定比例的盈利金納入村集體收入。不到一年,單靠花卉產業(yè),村集體收入就達15萬元。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2.3萬元。
永安市農業(yè)人口約14萬,耕地面積約24萬畝,農村土地經營權價值達67億元,截至今年3月底,全市已達成貸款授信7000萬元,為約600戶農戶發(fā)放貸款3300萬元。